- 吴顺;阳吉宝;陈志博;张会新;
针对安徽省芜湖市某场地深厚淤泥质土层的基坑围护工程,提出重力式水泥土墙圈椅式结构,首先对影响重力坝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比选重力坝型式,最后通过优化分析得出围护结构的最佳截面,发现只有当加固体达到一定厚度且坝体的入土深度合理时才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2014年04期 v.28;No.1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国兴;陶志斌;
武汉市长江航运中心属超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地质勘查发现,对基坑开挖影响最大的软~流塑、高压缩性、强度较低的粉质粘土夹粉土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因紧邻长江,基坑工程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承压水影响问题。基于地质水文条件,地下二层区域采用常规的钻孔灌注桩结合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作为支护体。对于地下三层区域,其受承压水影响严重,止水帷幕深度较大。TRD工法地下连续墙可施工的深度较大,而且地层适应性也广,可满足本工程隔断地下水的要求,因此,地下三层区域选择地下连续墙(TRD工法)支护体。Ⅰ区和Ⅱ区的水平支撑均采用对撑结合边桁架支撑。
2014年04期 v.28;No.113 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新发;罗红兵;范聪;
江汉平原软土地基上修建市政雨污、废水沉井,因勘察与设计不精细,施工与监理过程不科学,不规范导致后续问题出现,搜集此类案例,分析沉井建设倾斜的环境与客观原因,针对不同场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实施纠偏扶正。操作方案循序渐进,安全可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2014年04期 v.28;No.113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冬梅;宝艳军;
介绍了强夯法加固机理,结合工程实例,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试夯,通过试夯区现场试验监测对不同填料地基土单点夯击沉降量与夯坑周围地表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
2014年04期 v.28;No.11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晓曦;
沉降变形与卸载标准是铁路路基堆载预压的主要问题。针对处于沿海滩涂软土路基之上的铁路专用线,采用插塑板与堆载预压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开展了大量的表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等观测项目。据实测资料,总结分析了路基表面的沉降规律,并考虑了路基分层沉降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全面地揭示了整个路基地层的沉降变化特征,运用双曲线合理地预测了工后沉降,且推算出路基整体的固结度,采用工后沉降与地基固结度建立卸载时机判别标准。为堆载预压的卸载时机判别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14年04期 v.28;No.113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镇辉;汪志鹏;
以某商务会所基础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勘察资料和室内试验,分析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通过优化对比,合理选择有效的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用以指导工程设计。
2014年04期 v.28;No.113 19-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红梅;
以某荷载分布严重不均匀及对基础变形控制要求十分严格的大型桩基础结构物的改扩建工程为例,对采用桩底桩侧后压浆技术,提高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与单桩刚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同时通过联合上部结构-地基-桩基础协同作用沉降分析,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来减少差异沉降并进行基础优化设计,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2014年04期 v.28;No.11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明华;
刚性桩复合地基是靠桩端阻力和摩阻力共同作用,以摩阻力为主属于磨擦桩,上部载荷由桩和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共同承担。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在岩溶地区大载荷作用下利用刚性桩复合地基代替桩基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4期 v.28;No.11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宁;宋旭;
中铝贵州分公司赤泥堆场碱水外渗针对性地进行岩溶防渗治理研究,开创了在岩溶发育地区强碱水溶液渗漏环境中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高压帷幕灌浆的成功典范,值得类似工程推广和应用。
2014年04期 v.28;No.11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宝臣;唐黔;邱孟尧;
岩溶塌陷具有分布广、发生频繁、产生条件复杂、预测困难、作用因素众多、形成机制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以及灾后治理费用昂贵等特征。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岩溶条件、地下水条件、地形地貌条件、覆盖层条件、人类工程活动这5个塌陷因子,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利用excel算法对模糊综合分析法权重进行便捷计算,实现了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分区,对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2014年04期 v.28;No.11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升贵;唐广慧;
以苏丹Munga地区某输电线路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为背景,分析了该区膨胀土的工程性质,并针对该区膨胀土的胀缩性能提出了膨胀土危害的防灾思路,建立了该区膨胀土塑性指数与液限的相关方程,对膨胀力与初始含水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工程建设地基基础设计及我国膨胀土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4年04期 v.28;No.11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孟云;刘伟;
拟在江苏金坛深部盐岩地层中开展战略能源储备建设工作。地层的力学特性是开展造腔方案设计、稳定性评价等的基础。基于此,针对所取层状盐岩系统开展了单轴、三轴、直剪和劈裂试验。通过试验研究表明:(1)金坛盐岩属于典型软岩,单轴仍以脆性劈裂为主,三轴压缩下强度大大提高,塑性变形能力大大增强,适合储气库的变形要求;(2)夹层的存在提高了盐岩强度,对盐岩具有加紧作用,有利于腔体稳定性;(3)界面的强度与盐岩和夹层相当,不是一个弱面,有利于维持储气库的稳定性和密闭性。研究结果为金坛储气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4年04期 v.28;No.113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臧洪敏;李树忱;马腾飞;张露晨;王述磊;
娘拥水电站引水隧洞罕见的超高地热给隧洞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爆破后岩体表面温度达75℃,涌水最高温度为82℃,洞内环境温度高达到53℃。研究建立了超高地热条件下隧洞通风降温系统,洞内环境温度降至30℃以下,确保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为超高地热段隧洞的正常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04期 v.28;No.11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利民;刘聪云;
以孝义市北景观大道大断面下穿铁路地道桥顶拉法施工为例,详细介绍施工方案比选、顶拉法施工工艺和顶力力学状态,确定了分节长度选择原则及其参数,并开展了工程的现场施工实践。结果表明:顶拉法施工中具有施工场地小等优点,成功克服了场地受限条件下长距离、大断面地道桥施工难题。
2014年04期 v.28;No.11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灿元;赵栋琪;
针对天井山隧道主要为Ⅳ级和Ⅴ级破碎围岩的特点,开展隧道施工期变形、结构受力和围岩深部位移监测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对隧道稳定性进行评估与预警,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性。研究表明,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公路隧道的施工,加强现场监测与分析,及时反馈,实现动态设计和施工,对于节约成本、保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04期 v.28;No.113 51-5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德永;方浩亮;韩冰冰;
以某地铁线下穿某既有建筑为例,采用现场监控量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评价了该建筑物在下穿过程中的安全性。并通过Flac3D分析了采用全断面注浆施工,对地层变形控制,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
2014年04期 v.28;No.113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江涛;
基于对影响槽壁稳定主要因素的分析及对槽壁稳定常规计算方法的探讨,结合南京地铁某车站的工程实际,对连续墙成槽的槽壁稳定性进行计算,并与工程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014年04期 v.28;No.11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永刚;
管桩水泥土复合桩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复合桩,可由PHC管桩在水泥土初凝前压入水泥搅拌桩中,通过两者特定匹配关系复合而成。结合静载荷试验的相关资料,以ABAQUS为工具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管桩桩长、截面含芯率、水泥土外径及弹性模量对管桩水泥土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得到管桩和水泥土桩的最佳匹配关系,最终实现其优化设计。研究表明:管桩桩长、截面含芯率是影响管桩水泥土复合桩承载特性的主要因素,水泥土弹性模量对其影响较小。管桩与水泥土长度比宜取3/5~4/5;截面含芯率宜取0.19~0.25;水泥土桩外径应比管桩外径大300mm以上,以满足构造要求。
2014年04期 v.28;No.113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博;孙邦宾;郭彤;宋永生;卫龙武;姚兵;
格栅状地下连续墙是通过连续沉模成孔,在孔中先后放置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而最终成墙,可兼作基坑支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结合格栅状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功能需求,分别针对支护阶段、竣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开展了墙体受力分析研究,建立了格栅状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计算方法,提出了与地下室结构节点构造和防渗漏构造措施。研究表明:水土压力由施工阶段的主动压力变为使用阶段的静止压力,而地下水位则恢复至静止水位。墙体与楼板(底板)、梁可采取弯折接驳器或焊接等方式增强连接的可靠性。针对连续墙墙身、墙顶与压顶圈梁接缝和与底板接缝等位置,应分别采用满足强度等级和主体结构防渗要求的混凝土浇筑、设置抗剪块和止水钢板并辅以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以及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并灌注亲水性环氧浆液等防渗漏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格栅状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014年04期 v.28;No.11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侃;李治;
针对基坑开挖卸荷时土体的特殊应力应变关系,降水边界和桩土接触变化,提出了精细模拟方案:即利用HS模型来模拟基坑开挖卸荷情况下应力应变关系;考虑基坑侧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在围护桩和土体之间施加Goodman接触面来模拟桩土间的滑移错位。对实例采用5种工况进行分析,并与实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2014年04期 v.28;No.113 70-7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鸿;初振环;曾庆国;
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基坑群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对比隧道内同步实测结果与当前开挖步的计算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再进一步仿真模拟后续施工步,分析群坑开挖对隧道的耦合效应,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的有效措施,对保证基坑群施工时既有地铁运营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4年04期 v.28;No.11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兴华;叶冲;李续冲;
分别采用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法对一假想路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者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探讨了弹性分析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在路基加载瞬时变形、瞬时孔压以及加载结束后固结变形规律上的差异,为该类工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选取提供有价值的结论。研究表明,弹性分析法得到的荷载影响范围要明显大于弹塑性分析法;对于处于弱超固结或正常固结的天然路基变形分析,要尽量采用弹塑性分析法;而对于强超固结的天然路基或加固后的地基,在荷载不大情况下,可以采用弹性分析方法,但要注意边界条件设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2014年04期 v.28;No.11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耀;王浩;龚匡周;林镇;
在闽东南地区,因花岗岩球状风化诱发的边坡滚石灾害问题十分突出,通过研究滚石运动轨迹来确定合理的坡形坡率是防范边坡滚石灾害的基本对策。对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和坡面特征三个基本参数变化条件下典型边坡滚石运动轨迹进行定量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植被覆盖的土质坡面较光滑坚硬的岩质坡面具有明显的"消能"效应;2加宽平台及增加平台植被可有效阻碍滚石运动;3放缓坡率能延缓滚石启动变形,并能明显控制滚石运动距离;4宽平台结合上缓下陡的坡形坡率设计是控制滚石灾害的优选方案。
2014年04期 v.28;No.11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剑航;朱苦竹;
综述了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边坡中隧道病害调查并以小曼萨河隧道为例分析了滑坡隧道病害状况、坡体病害与隧道变形的分类、坡体病害与隧道变形的地质结构模式、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发展动态。通过对滑坡隧道病害现场的调查情况以及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的变形机理、模型研究以及分析方法的总结及展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2014年04期 v.28;No.113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鲁成勃;辛凤茂;曹阳;章跃林;
达坂隧洞线路全长31.92km,沿线穿越多处膨胀岩、泥质粉砂岩等不良地质洞段,施工中多次发生卡机事故并成功脱困,对其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于同类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014年04期 v.28;No.113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利平;马聘;张磊;章跃林;
针对达坂隧洞不同围岩类别,分析普氏压力拱理论与太氏理论计算局限性与适用条件,对硬岩段采用现场地应力实测与有限元反演分析相结合方法确定支护荷载,并分析管片受力情况,从而对管片进行选型。工程应用表明,上述方法较为可行,施工效果良好。
2014年04期 v.28;No.113 93-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袭著晖;隋世军;马聘;章跃林;
结合大坂隧洞工程地质特征,开展长大引水隧洞掘进机选型研究,确定达坂引水隧洞采用双护盾隧洞掘进机。介绍了掘进机遇到高地应力软岩、高外水压力以及膨胀岩地段的通过技术,同时介绍了出现涌水、涌泥、涌砂等灾害时的应对措施与方法。研究表明,长大隧洞掘进机选型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成败,其选型应在满足成本、效率和安全性要求基础上,与工程的具体地质条件相适应,尤其是不良地质地段的通过技术和相应的设备改造与支护技术,对于选型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4期 v.28;No.11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发祥;杨朝发;
对广义CSMR法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讨论,提出考虑滑坡变形扰动效应的改进CSMR法,研究认为改进CSMR法更符合岩质滑坡的客观工程地质特征。采用改进CSMR法对典型岩质滑坡工程实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与实例的勘察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了"CSMR值与稳定系数Ks"的经验关系式进行验证,认为改进CSMR法用于岩质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是适用的,提出了改进CSMR法评价岩质滑坡稳定性的一些具体认识和建议。
2014年04期 v.28;No.11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训臻;
基于前人的实验结果,给出随着时间的改变,溶液酸碱性对尾矿土柱体弹性模量影响的函数,构建考虑化学、应力、渗流作用下尾矿土柱体变形的非线性耦合数学模型。
2014年04期 v.28;No.113 104-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旭堂;简文彬;
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尾矿库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营。以福建某一尾矿库边坡为例,通过采集的尾矿材料进行动三轴和共振柱试验,得到尾粉砂和尾粉土的动力参数,并揭示了尾矿材料在不同围压下动剪切模量比(G/Gmax)和动阻尼比(λ)随动剪应变(γ)变化发展规律,定量给出相应参数的推荐值;借助实测的动力参数和高速列车加速度时程曲线,对尾矿库边坡进行液化特性和动力稳定性的定量分析评价,计算结果满足要求。该研究手段可为类似工程的安全评价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014年04期 v.28;No.113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全晓红;梅保;
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行为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关键所在。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几个主要方面,分别就施工前、施工阶段及后续阶段的勘察质量控制作了分析。
2014年04期 v.28;No.113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朝佳;李勇刚;何文君;
我国地源热泵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地源热泵技术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展。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建筑采暖、空调和热水供应等多项领域。对地源热泵系统做了简要的论述,根据场地区域地质条件,结合项目建筑物周围面积较小,布置单一的双U竖直埋管面积不够的情况,制定了双U竖直埋管换热器与桩基螺旋盘管换热器相结合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取得良好效果,为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2014年04期 v.28;No.113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翔;
介绍了EPC总承包和PMC项目管理承包两种模式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核电工程特点,通过两个典型案例,阐述了这两种模式在核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还对国内核电工程公司PMC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2014年04期 v.28;No.113 117-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詹金锚;毛久平;
对氧化铝厂新鲜赤泥滤饼、自燃固结赤泥、击实赤泥等354组样品进行含水率、密度、比重、液塑限试验、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渗透、固结、固结快剪、三轴剪切试验、颗粒等物理力学指标测试。综合分析研究后得出:新鲜赤泥滤饼的性质类似于粉质粘土,具有高含水率、高饱和度、孔隙比大、力学强度较低的特点;赤泥的颗粒级配较好,均匀性差;赤泥的最优含水率一般为41.6%,最大干密度为1.25g/cm3,在最优含水率时进行击实,击实后抗剪强度指标明显提高;赤泥的力学强度随着赤泥堆存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为氧化铝厂赤泥堆存、赤泥尾矿坝建设的初步设计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4年04期 v.28;No.113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革;
从室内配比试验、填筑试验、质量检测、动态试验及变形观测等角度对膨胀土改良后作为路堤填料的适宜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膨胀土改良后作填料的的设计、填筑施工及质量检测方法、标准提出了建议。通过近4年的开通运营证明合宁铁路膨胀土地区采用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堤填料是成功的。
2014年04期 v.28;No.113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孔晶;
大刚度SDW-100型位移传感器安装在500kN/m高强土工布上进行室内拉伸试验和现场加筋垫层的变形测试,试验成果表明,SDW-100型位移传感器用于高强土工布加筋垫层变形的测试具有适用性。
2014年04期 v.28;No.113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舒之;杨雪强;张新涛;
对广州原状结构性粉质黏土进行了在等应力比加载条件下的固结不排水真三轴剪切试验,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中应变比系数bε,分析了结构性粉质黏土在该条件下的力学和变形性质。
2014年04期 v.28;No.113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袁飞;周泓;李彬;杨曙光;
含水率是土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土的力学性质。含水率测试方法较多,分别采用常用的烘干法和微波炉方法测试青藏红粘土的界限含水率,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烘干法和微波法所测得数据基本吻合,而计算所得的塑性指数,烘干法和微波法都在相同的范围之内。所以,对于青藏红粘土而言,烘干法和微波法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2014年04期 v.28;No.113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岑胜;王协群;焦秋霞;范华伟;
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自由膨胀率77%的中膨胀土,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水泥掺灰率和不同龄期下,压实度为98%试样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通过对素膨胀土与改性膨胀土的胀缩性、界限含水率、级配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对比,揭示了掺灰率及养护龄期对膨胀土改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掺灰率的增加,改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指标及反映黏土亲水性的液限和塑性指数均降低、胶粒含量减小、级配曲线随趋于平缓、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合理的掺灰率应取6%;(2)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胀缩性指标、液限、塑性指数、胶粒含量减小,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则增大。
2014年04期 v.28;No.113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乔实;张健;郑重锋;
对大体积混凝土延迟钙矾石反应的评估是核电工程中对混凝土耐久性评价的重要方面。要想抑制大体积混凝土延迟钙矾石反应的发生,应针对具体环境下的特定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开展前期模拟试验的方法来辅助分析确定避免发生DEF的具体技术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不宜超过80℃。
2014年04期 v.28;No.113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