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基础

工程实录

  • 新建盾构隧道下穿对既有运营隧道的影响分析

    顾凯;张向向;陈必港;

    为获得新建盾构隧道下穿对既有运营隧道的影响规律,以厦门地铁4号线下穿既有运营公路隧道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模拟盾构隧道左右线分别下穿既有运营隧道全过程,并探究下穿隧道角度等因素对运营隧道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盾构隧道不断开挖,既有隧道沉降量不断增大,但既有隧道沉降仅在盾构隧道开挖至运营隧道正下方时才会发生显著改变;既有隧道的最终沉降会随着下穿隧道角度的减小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工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025年01期 v.39;No.17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就地固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黄河;

    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充分将“美丽公路”的理念融入项目施工过程中,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和“资源节约、低碳循环”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将项目建设成为一条“公路、自然、人文”和谐统一,且具有绿色、环保、地方特色的美丽公路。推行就地固化技术提高了软基处理效率,减少废弃土、污染土对其它土地资源、河道等造成污染。让软基土就地固化,降低了砂石利用,并且使工程废土零排运,降低废弃土方运输及堆放对环境影响,改善施工现场的水土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降低了处理成本,就地固化技术可为软基处理提供有效支持。

    2025年01期 v.39;No.176 5-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长江漫滩地区高承压水突涌应急处理与技术研究——以南京江北新区某临江深大基坑为例

    方庆;马世强;

    南京江北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江北新主城成为南京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临江地层为典型的长江漫滩二元结构地层,上部存在20 m~30 m淤泥质土,下部存在深厚的粉细砂层、中粗砂、砾砂,地下水丰富,承压水头高,对深基坑工程具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高承压水容易引发基坑突涌事故。以南京江北新区某深大基坑突涌成功抢险案例为背景,根据同一基坑突涌严重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应急处理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与研究,可为长江漫滩地区工程突涌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2025年01期 v.39;No.176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建道路及河道开挖对盾构区间的安全风险研究

    田帅;魏棒;

    以横跨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清树湾站~花港站盾构区间上方的新建道路及河道开挖为依托,基于道路及河道与盾构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盾构区间结构特点,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分析新建道路及河道开挖对既有盾构区间结构的受力变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道开挖卸载会引起下方盾构区间的隆起变形,需合理安排轨道交通工程上方的河道开挖顺序,尽量减少卸载暴露时间;道路施工及后续道路通车运营会引起下方盾构区间的沉降变形,施工堆载及重型机械应避开轨道控制保护区。研究成果可为近接轨道交通道路及河道施工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17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成都某h型双排桩支挡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孟宝华;马京京;章宁;邓宇;

    结合“h型双排桩+锚索”段基坑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合理性;进而从桩排间距、桩顶高差及桩底高差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排距小于5D(D为桩径)时,增加排距,桩身受力分布较为合理;随前后桩顶高差增大,后排桩分担弯矩和剪力增加,但后桩剪力最大值小于前桩,桩身剪力对桩顶高差敏感性小于弯矩。随桩底高差增大,后排桩弯矩和剪力急剧减小并出现不合理分布,前排桩有较大安全储备。研究结果可为复合式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2025年01期 v.39;No.176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青龙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效果研究

    高睿;张真弼;李立辰;关鹏;

    以武汉市青龙山边坡为研究对象,对该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变形破坏模式,根据分析结果和边坡实际情况确定了“坡面整形+格构梁锚杆+排水措施+坡面绿化+监测”的边坡治理方案,并对治理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边坡治理后的稳定性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治理后的边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边坡监测结果显示,边坡的竖向累计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均在预警范围内。经过治理,边坡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治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边坡的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17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深大基坑施工对紧邻地铁盾构区间影响的分析

    张红章;范卫琴;谢昭宇;熊宗海;谢武军;

    某深大基坑紧邻规划地铁区间,采用排桩+桩外双排水泥搅拌桩进行支护。应用MIDAS/GTS NX分别对基坑开挖对地铁区间的影响及地铁区间施工对已建建筑结构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出:当地铁区间施工完成后再实施拟建项目时,地铁区间结构向基坑方向发生的最大水平位移为8.8 mm,最大沉降为6.6 mm;当拟建项目完成后再实施地铁区间时,隧道施工引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地表变形均很小。两种情况下结构均安全,但第一种情况下地铁结构位移接近预警值,为减小基坑开挖对地铁结构的影响,基坑开挖必须先于轨道交通线区间结构施工,否则应更换支护方式。基坑施工前可采用数值计算对基坑支护与紧邻地铁盾构区间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评估设计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达到事前预控的目的。

    2025年01期 v.39;No.17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探析注浆法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陈焕美;苏文煊;叶沐浪;

    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建设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桥梁隧道的建设,工程出现了沉降不均、裂缝等病害情况,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大大影响了公路桥梁隧道的正常使用,为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注浆法在桥梁隧道工程的病害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常用于公路桥梁隧道施工的灌浆注浆法,多角度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内容和具体措施,总结灌浆注浆法在不同工况下的理论和经验,为桥梁隧道的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17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富水砂砾地层小净距重叠盾构隧道施工措施研究

    邓如勇;

    目前针对重叠隧道穿越城市复杂环境施工,研究均聚焦在论证施工措施对控制地表沉降效果的有效性方面,从设备改造等源头系统进行重叠隧道施工的研究较少。以昆明地铁2号线环城南路站~昆明火车站完全重叠盾构区间穿越高承压泥炭质富水砂砾石地层施工为背景,介绍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小净距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辅助措施经验,包括盾壳减薄、盾构刀盘及支撑臂改造、壁后注浆模式优化、盾尾防水密封加强、下洞设置临时支撑、采用钢花管对两隧道间夹土进行注浆加固等。相关辅助施工措施的实施,保证了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相关工程措施及实施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176 39-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双侧基坑施工对中间既有地铁的变形影响分析

    陈飞敏;

    深基坑施工会导致临近既有隧道的变形和附加应力,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营。以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软件建立两种工况的基坑模型,分析了基坑与隧道距离对既有隧道竖向和水平位移的影响,确定基坑与隧道的安全距离。针对既有地铁隧道穿越双侧基坑的难点,遵循分区分块原则,提出了分区不对称开挖方案。通过现场监测,获取了基坑开挖完成后,既有隧道竖向变形和净空收敛沿隧道轴线的变形曲线。研究表明,随着基坑与隧道距离的增大,左右线隧道竖向和水平位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基坑与隧道的安全距离为12 m;基坑施工对弯曲段隧道的变形影响大于直线段隧道。

    2025年01期 v.39;No.176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真空-覆水联合预压法在某污水处理厂深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和礼红;汪小南;刘堰陵;

    真空预压法是一种环保、低碳的地基处理技术,其通过真空负压使土体中的重力水由排水系统排出,进而使得土体固结并压缩沉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往往采用覆水加载与真空加载联合预压,即为真空-覆水联合预压法。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深层地基处理为例,介绍了真空-覆水联合预压法在深层地基处理中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分区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施工工艺设计、监测,提出了控制标准等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设计。

    2025年01期 v.39;No.17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专题论述

  • 钢-粉质黏土界面抗剪强度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程文欣;张庆瑶;张庆鑫;郭聚坤;马永明;王瑞;

    考虑粗糙度和含水率两种因素,开展了钢板与粉质黏土的界面剪切试验,分析了界面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界面抗剪强度进行预测,利用标准化回归系数法进行了因素的显著性影响强弱对比。结果表明:粗糙度越大,界面抗剪强度及其指标越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界面抗剪强度和界面摩擦角逐渐减小,界面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界面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粗糙度和含水率三个自变量之间符合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粗糙度和含水率对界面抗剪强度均有显著影响,但含水率的影响更大。研究成果可为钢桩与粉质黏土相互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17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某地区管桩常见桩端持力层的CASE阻尼系数取值研究

    袁畅;王维泽;殷华军;刘永明;

    由于岩土层性质的地区差异,以及桩型、桩径、施工工艺的影响,目前各大研究机构、仪器生产商的CASE阻尼系数经验取值对地区缺乏精准指导意义。以某地区管桩常见持力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同一场地3根不同直径的管桩进行动静对比试验,推算出该地区管桩常见桩端持力层的CASE阻尼系数,并分析桩径对阻尼系数取值的影响。分析得到: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作为该地区管桩桩端持力层时,CASE阻尼系数参考取值为0.35~0.55。此地区同一场地的强风化泥质粉砂岩J_c值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数据离散型过大,因此J_c取值时还应考虑管桩桩径和桩身净截面积等因素,具体表现为桩径越大而J_c取值越小的负相关关系。

    2025年01期 v.39;No.17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山区深厚抛填土地基的沉降分析及建议

    赵云川;饶传友;刘杰;周欣;

    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开山填沟等方式在西南山区比较普遍,势必会形成大量的抛填土场地,抛填土场地的沉降性能是工程建设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钻探、波速测试等原位测试手段,采用工程类比分析,计算了工程场地的变形模量及后期可能的变形,同时与相关工程监测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虽大于监测值,但不影响工程整体判断;综合分析得出均匀性较好的石质抛填土在填土年限大于5年的情况下,在对浅表层地基土进行适量的处理后,可作为电力线路铁塔基础场地使用,研究成果可作为同类工程计算分析借鉴。

    2025年01期 v.39;No.17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碎石土管涌判断准则的研究

    严佳捷;柳彤晖;

    目前关于无粘性土稳定的判定准则过于广泛,对碎石土的适用性仍有待商榷,基于碎石土渗流稳定性试验数据,分析常用的3种无粘性土管涌判定准则(H/F准则、Wan&Fell准则、细颗粒含量准则)对碎石土管涌判定的适用性,结合数据统计及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碎石土管涌的主控因素,改进常用准则并提出适用于碎石土管涌判定的准则。研究结果表明,无粘性土常用判定准则对碎石土的误判率较高;判定准则受多种土体结构因素作用,影响碎石土管涌的主要因素为不均匀系数、孔隙度、颗粒粒径范围占比等;当碎石土不均匀系数大于80、小于20时,不均匀系数为影响碎石土管涌的主导因素,当土体不均匀系数在20~80之间时,不同粒径范围占比为主要影响因素,用于计算判定准则界限粒径的粒径分布特性参数随不均匀系数和不同颗粒直径范围占比改变。

    2025年01期 v.39;No.176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非对称多层基坑支护桩体的沉降变形及稳定性数值模拟

    程峰;李庆旺;杨德欢;何辉;杨柏;

    多层基坑非对称开挖中的沉降和变形大小是影响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以某地铁多层非对称开挖基坑支护桩为研究对象,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构建楔形计算单元体,模拟多层非对称基坑开挖过程,分析地表沉降、桩顶沉降、桩身水平位移及临近建筑物沉降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桩身水平位移、地表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桩顶沉降呈波动趋势减小,临近既有建筑物沉降随基坑距离减小而增加;基坑变形受上部建筑物影响较大,基坑侧附近土体沉降较远端高约14%,承载建筑物侧面土体水平位移较其他侧面高约11%;现场监测基坑实际变形过程与模拟过程基本一致,仅在阶段开挖施工略有差异,表明桩-撑联合支护方式能够有效抑制基坑变形,使基坑各项变形指标处在可控范围内,研究结果对非对称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与安全控制有较好的工程指导作用。

    2025年01期 v.39;No.176 73-7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运营地铁车站的影响研究

    赵星;

    紧邻运营地铁车站开挖深基坑风险高,基坑工程施工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控制不当会引起结构变形或渗漏水风险,进而影响地铁线路的安全和结构耐久性。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Midas-GTS建议三维有限元整体模型,分析富水软弱土层中深基坑开挖对运营车站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车站主体结构虽然因其自身刚度大,但基坑紧邻主体结构开挖,受到的影响大;附属结构虽然自身刚度小,但距离基坑较远,受到的影响较小。地铁结构均因基坑开挖产生了相对上浮和向基坑方向的水平位移,通过采用地连墙、加固等措施,使得基坑开挖可满足地铁结构变形控制指标。

    2025年01期 v.39;No.176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滑坡对降雨入渗的响应研究

    章德生;简文彬;夏昌;

    福建省降雨型滑坡频发,揭示由降雨引发的滑坡失稳演化及其规律对研究福建省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预警判据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后亭滑坡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模型并辅以现场监测数据,研究降雨作用下滑坡渗流场变化及其稳定性响应。研究表明:(1)强降雨下滑坡形成局部高负孔压区,并使水流向该区域汇集,土体含水率响应与降雨呈正相关,响应及时;(2)强降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迅速降低,雨后恢复,但恢复速率远小于下降速率,且无法恢复到初始值;(3)干湿循环后土体强度下降,由此引起同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下降,故在多个降雨周期后,其稳定性可能下降致使产生滑坡;(4)强降雨下,地表位移稳步增长,并在雨后由于水分下渗,仍存在一定增长。

    2025年01期 v.39;No.176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斜坡堆填土引起桩侧负摩阻力特性分析

    代先尧;王国斌;叶钟文;鲁杰;

    为了研究斜坡堆填土地区桩基受力变形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填土界面坡度对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深度、填土表面沉降以及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填土界面坡度增大,负摩阻力减小、中性点深度基本不变、桩前填土表面沉降呈减小的趋势,桩后填土表面沉降呈增大的趋势;桩基设计时需考虑填土界面坡度对桩基轴力和水平变形的影响。研发了一种侧根复合受荷桩,倒锥形塑料膜可以有效减小甚至消除负摩阻力的影响,设置的侧根可以减少欠固结土的下沉,同时也可提高桩基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17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三角洲软土触变特性微观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赵永峰;余颂;阎晓玲;黄珏皓;

    软黏土具有显著的触变现象,研究软土触变影响下的压缩变形特性,对分析软土地基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软土原状样和重塑样开展一维压缩试验,并对试验后试样开展电镜扫描试验,从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的角度分析不同静置时间和含水率条件下软土触变性对其压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静置时间增长,重塑样的压缩曲线逐渐向原状样压缩曲线靠近,试样刚度逐渐增加,结构形态逐渐趋向于原状土;试样微观结构孔隙率随静置天数和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当静置天数达到120 d时,重塑样与原状样的微观结构孔隙率基本相等;颗粒定向性随静置时间增长,逐渐以垂直方向排列为主,且分布强度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可为揭示软土触变性对其压缩特性影响机理提供试验基础。

    2025年01期 v.39;No.17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黔南平塘深部岩溶塌陷调查与机理分析

    廖有斌;刘宏;吴雨航;

    以贵州省黔南州岩溶强烈发育区为研究背景,对研究区已知的8处塌陷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塌陷点附近的地下暗河与溶洞分布的关系、塌陷体规模、溶洞顶板岩性与岩体结构等,总结出深部岩溶基岩塌陷发育特征及塌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深部岩溶塌陷多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带,塌陷区溶蚀裂隙和下伏溶洞均较发育,塌陷位置受地下暗河影响且塌陷规模受结构面控制;(2)根据溶洞顶板岩性及岩体结构,此类塌陷模式可归纳为岩溶顶板破碎型重力致塌和岩溶顶板结构面贯穿型重力致塌;(3)岩体下伏溶洞的埋深决定了塌陷的深度,溶洞顶板岩体的破碎程度及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影响着顶板的稳定性,深切溶蚀结构面发育的情况下,溶洞顶板的稳定性低,易诱发岩溶塌陷。

    2025年01期 v.39;No.176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数值模拟法的某海上风电钢管桩承载力特性研究

    邹昌喜;张明峻;王伟;徐炎兵;夏建国;

    海上风电建设的钢管预制桩的应用十分普遍,以某海上风电钢管桩为例,通过数值模型假设、计算参数的选取、锤击荷载的确定,建立了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将钢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力动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作对比,对沉桩过程中的桩体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锤击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逐渐增大,贯入速率慢慢减小,桩体位移振荡变化,桩端阻力呈“波动式”的缓慢增大。(2)数值模拟法预测的承载力及贯入度与实测结果符合性较高,模拟准确性较高。

    2025年01期 v.39;No.17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土工格栅及泡沫轻质土的城市道路新旧路基沉降变形控制研究

    张卓;黄锦盛;张晋宏;周书东;王成伟;张益;

    针对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新旧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评估了不同路基处理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广州市花都区某市政道路工程,建立了包括土工格栅加筋和泡沫轻质土填料的路基模型,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评估了利用土工格栅和泡沫轻质土等材料控制新旧路基沉降变形的效果。研究发现,土工格栅在新旧路基拼接部位的应用能显著提高路基稳定性,但达到一定的铺设层数后,单纯增加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对位移控制的提升效果有限。泡沫轻质土作为轻质填料,随着填筑厚度的增加,其对新旧路基沉降变形的控制效果也变得显著。结合两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并考虑工程造价成本因素,提出了一种土工格栅-泡沫轻质土联合处理方法,通过在新旧路基中下部位置铺设3层土工格栅并在上部填筑厚度为2 m的泡沫轻质土,能够有效控制新旧路基的沉降变形,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025年01期 v.39;No.176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赤泥资源化应用综述

    刘畅;饶军应;梅世龙;崔红超;

    赤泥是一种易引起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工业固废,其资源化的方法还有待探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赤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果:(1)在赤泥中回收有价金属,如钪、钛、铝等,回收方法包括直接物理分选法、还原磁选法等;(2)使用赤泥制备建筑材料,如道路基层材料、水泥和沥青等;(3)将赤泥用于环境保护,如吸收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物质,处理大气中的SO_2、CO_2和硫酸雾等废气,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对赤泥的各种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特点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明确了对赤泥资源化利用的未来方向,应以赤泥的减量化、无害化、产业化利用为目标进行科学研究。

    2025年01期 v.39;No.17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测试技术

  •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空间曲率效应试验研究

    冯海华;陆勇;黄卉;

    基于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考虑实际岩土工程中存在的三维空间曲面接触问题,采用剪切试验研究粗粒土曲面剪切强度受剪切面曲率半径的影响,得到了粗粒土曲面剪切强度随剪切面曲率半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的趋势,这一趋势称为曲面剪切强度参数的曲率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曲率效应只在一定竖压范围内明显,当竖压增大,曲率效应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最后借助理想球体模型定性初步分析了粗粒土曲率效应的存在机理,并分析了曲率效应与粒径及高压下颗粒破碎的关系,指出了细粒土以及高压条件下曲率效应消失的预测。

    2025年01期 v.39;No.176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改性电石渣防渗闭气性能研究

    卞晓冉;黄书福;

    利用电石渣建设土质覆盖层实现以“废”治“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为探究改性电石渣作为覆盖层材料的可行性,利用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与气体扩散渗透系数联合测定仪,分别测量了电石渣混合一定质量膨润土试样的饱和渗透系数、气体扩散与渗透系数。结果表明,随膨润土掺量从5%增加到15%(质量分数),试样的饱和渗透系数逐渐变小,当膨润土掺量≥10%时,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10~(-9) m·s~(-1),符合规范要求的覆盖层防渗层要求;在膨润土掺量为10%时,试样的气体与扩散渗透系数随饱和度增加显著降低,在保证饱和度>85%时,试样有良好闭气性能。

    2025年01期 v.39;No.176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密度电法在城市地下管涌调查中的应用

    张召彬;宋鹏波;韩文永;赵海超;李汇丽;王昆;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地球物理正演数值模拟分析和实际电性结构分析,得到城市地下“管涌”的电性结构特征是电阻率梯级带聚变区域,低阻区域推断为充填水“管涌”通道,高阻区推断为干燥或未充填水“管涌”通道;电阻率梯级带缓变区域,低阻区和高阻区推断为潜在的“管涌”通道。由于地球物理成果的反演计算具有多解性,建议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解析。运用高密度电法调查城市地下“管涌”空间分布规律,可提前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治理、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025年01期 v.39;No.176 131-13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既有地基基础测试评估方法的应用

    雷永裕;

    甘肃天水七里墩110 kV变电站于1984年建成投运,结合该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介绍针对年代久远且无明确设计资料的既有地基基础测试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面临周边环境、临空高压线以及环境电场等存在的复杂情况下,通过选用传统、经济且安全的测试方法: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RTK测量技术以及回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对既有地基基础的后期再利用性能进行分析评判,并说明了三种测试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优缺点,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2025年01期 v.39;No.176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茶树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许少鸿;陈灵祺;

    以茶树根系为研究对象,开展茶树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设计了不同含根量、根径以及根系分布形态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量化了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茶树根系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较裸土而言更强,土体间形成强度更大的复合体,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显著增大,并表现在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整体提高。其中,土体抗剪强度随着含根量的提高而增加,且内摩擦角涨幅要显著高于黏聚力,当含根量为1.0%时,试样抗剪强度增量约为29%,内摩擦角增量高达31.8%;随着根径的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加;根系分布形态的差异导致土体抗剪强度增量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混合布根相较于水平布根方式,试样抗剪强度增量约为10%,垂直布根相较于水平布根方式,抗剪强度增量约为4%。

    2025年01期 v.39;No.176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风化砂改良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特性分析

    王杨盛;

    以合肥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施工为例,为更接近土体真实环境并且明确经风化砂改良后土体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将基质吸力、初始干密度、围压作为控制参数,对改良土进行三轴剪切试验,对抗剪强度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改良非饱和膨胀土应力-应变曲线呈双曲线硬化模型,应力-应变曲线切线斜率即线弹性模量的增长速率与围压呈负相关;(2)初始干密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小于围压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3)风化砂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主要来自于对其内摩擦角的提升;基质吸力对结构的表观粘聚力产生影响,对内摩擦角几乎不产生影响;在此特定工程背景下将非饱和土双应力抗剪强度公式简化以便于实际应用;(4)将改良土在初始干密度、基质吸力与净围压三个参数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强度进行线性回归,效果良好,可为膨胀土地区路基边坡工程改良提供技术参数参考及稳定性提供依据。

    2025年01期 v.39;No.176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赣榆县某水库测压管渗流监测与分析

    张玉婷;瞿生军;张舶航;

    某水库工程长期处于涉水环境,受到高水头作用,坝体损坏严重,掌握坝体结构内部的渗流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测压管监测水库的渗流稳定显得尤其重要。测压管靠管中水柱的高度来表示渗透压力的大小,可用来监测坝体浸润线、渗压压力、地下水位及绕坝渗流等,广泛应用于水利、石油、化工、工程机械制造、煤矿等行业。阐述了测压管的埋设、灵敏度试验,对测压管水位进行观测,通过对浸润线的分析,判断水库的安全性。

    2025年01期 v.39;No.176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交通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承载变形特性模型试验

    蔡永浩;薛凯仁;刘开富;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开展了循环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的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循环加载频率下桩网复合地基的归一化累积沉降、桩身应变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桩网复合地基的归一化累积沉降、桩身应变和桩的荷载分担比随之增加,桩网复合地基的归一化累积沉降和桩身应变主要集中在前期,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增加速率减少;随着循环荷载频率的增加,桩网复合地基的归一化累积沉降、桩身应变随之增加,桩间土的荷载向桩体转移。研究成果可为交通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176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