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基础

工程实录

  • 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大型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赵翔;王杰光;

    针对处于特殊地质条件或建设环境以及城市密集区的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结合上海某深基坑工程典型实例,分析了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大型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2014年06期 v.28;No.11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浅层软黏土注浆加固方法研究

    姚浩;王洪波;张乐文;

    注浆一直是处理不良地质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针对浅层软黏土注浆管路难以固定;注浆压力上不去,很难劈裂黏土体,导致浆液进不到黏土中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模袋袖阀管相结合的注浆工艺,利用水泥基速凝材料凝结固化时间较长的特点,研究针对浆液可泵性,调节速凝材料与水泥浆配比,控制注浆压力的注浆方法,制定浅层软黏土注浆加固方案。研究结果应用于南京上元门车站基坑涌水注浆堵水工程,解决了浅层软黏土体涌水问题,实现了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2014年06期 v.28;No.115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深基坑土体水平位移与坑底隆起的研究

    王宁伟;韩旭;王心哲;

    以营口地区万达广场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整理现场监测数据,得到同一场地条件下不同支护形式的周边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软土地区的高强度支护结构对应的墙后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呈竖向型,低强度支护结构对应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呈抛物线型。2.开挖深度以上的墙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0×10-4~6.2×10-4)hd,最大水平位移发生于(0.7~1.0)hd之内。3.开挖深度以下土体按照墙后土体水平位移变化趋势分为坑底隆起增强区和坑底隆起减弱区,其中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为(3.5×10-4~10.0×10-4)hd,坑底隆起增强区大致为坑底以下0.4hd范围内,支护结构强度越低,坑底隆起增强区范围越大。

    2014年06期 v.28;No.11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某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监测分析

    王瑞科;

    以天津滨海新区某交通枢纽明挖深基坑为例,对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混凝土支撑轴力、坑外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基于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和原因分析,所获得的结论对软土地区类似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2014年06期 v.28;No.115 13-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水压粉砂地层泥水盾构水下到达施工技术

    侯建军;肖铭钊;

    结合武汉地铁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水下到达的施工经验,介绍了如何创造条件实现泥水盾构水下到达,安全可靠地完成泥水盾构到达施工,重点论述了端头旋喷加固、冷冻加固以及基坑回填、盾构掘进等水下到达关键施工技术。该工程采用端头旋喷加固和冷冻加固技术相结合,洞门破除后实施基坑回填,成功地解决了盾构到达过程中高水压风险,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14年06期 v.28;No.11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孝昌天然气接收站箱涵基础工程相关问题与探讨

    谭占廷;

    结合孝昌天然气接收站地貌及自然条件,对施工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如软土、新近沉积松散层、抗旱渠道等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工程措施,可以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4年06期 v.28;No.115 21-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地下通道工程安全监测

    张超;陈盼;韦昌富;黄振育;

    结合地下通道工程基坑监测情况,介绍了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的应用,充分采用了信息化施工,详细分析了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路面沉降以及地下通道土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该工程安全监测进行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监测方案,有效的确保了施工的安全。

    2014年06期 v.28;No.11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隧道下穿红线渠施工技术分析

    卢海青;

    岭西隧道在下穿浅埋、地表河流水量大的红线渠全~强安山玢岩地段时,先以超前地质预报对前方围岩状况进行预判,后以洞身超前大管棚注浆预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全断面径向注浆辅以监控量测,成功穿过浅埋、地表河流水量大的全~强安山玢岩地段,获得良好的效果。

    2014年06期 v.28;No.115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工法研究

    唐洪涛;

    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以超前地质预报和钻探为基础,洞内超前深孔注浆、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为核心,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与爆破振速,施工中对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等项目持续监测,各监测项目变形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2014年06期 v.28;No.11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厚软土地基海堤塑料排水板基础处理的效果研究

    潘炳成;

    近年来塑料排水板处理在深厚软土地基海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宁波北仑七姓涂海堤基础处理的原位测试研究,分析了塑料排水板对加快软土地基固结的处理效果。表明:原位监测测试是软土海堤建设基础处理效果的检验手段,表面浮泥会在初期影响地基的整体沉降量,排水板处理软土海堤基础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014年06期 v.28;No.11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真空覆水预压处理房建软基效果评价

    朱方方;龚丽飞;张红;吴月龙;

    针对深厚软基的房建项目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仅对主体建筑进行地基处理而引起的差异沉降、甚至主体结构开裂倾斜等病害;采用真空联合覆水预压法对某房建项目之深厚软基进行前期处理,并从理论计算、现场施工、施工监测、工后检测等方面对该工法进行分析,认为真空覆水预压法处理房建项目深厚软基可以消除后期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差异沉降等问题。该工法处理房建项目深厚软基可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方便、工期较短、且可消除以往直接采用桩基处理等方法产生的病害、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28;No.115 40-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深厚软土效果分析

    张红;张金良;朱永年;龚丽飞;朱方方;吴月龙;

    软土由吹填土和原状淤泥质土构成,平均深度为25m,且表层覆盖回填土层,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进行处理。检测结果表明,该场地表层承载力达到100kPa以上,下部淤泥质土层承载力达到80kPa,平均沉降153.14~202.79cm,加固效果非常明显。实践证明,针对该区的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真空联合堆载法具有加固效果好、工期短和施工安全等优点,值得在该地区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28;No.11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石某变电站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王星运;梅涛;唐晓超;张安平;

    介绍了湖北黄石冶钢220kV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貌、岩土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场地岩溶发育形成的机理,采用岩溶地基定量评定方法和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220kV变电站站址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经过分析知该场地岩溶地基为不稳定,地表最大沉降量达到0.85m,局部岩溶已经塌陷,需要治理。给出了简要治理措施,对类似变电站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2014年06期 v.28;No.115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某化工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郭宇彬;王珍珍;梁超;

    通过对塔城市某化工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明确了该厂地表的第二层黄土和第三层黄土(最深处约为6米)局部具有湿陷性。考虑到上层建筑物承载力的要求,需要对此进行处理。通过技术经济评估,优选强夯法处理此湿陷性黄土地基,讨论了强夯法设计参数的确定,主要包括夯击能、夯点击数和含水率等。通过对此项目进行强夯施工及施工后的检验,验证了强夯法的可行性。

    2014年06期 v.28;No.115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垃圾填埋场坝基渗透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何明珠;李勤厚;

    由拟建东港市赤榆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出发,结合该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背景条件,通过物探、钻探、压水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坝基部位的渗透性影响因素,并提出坝基防治措施建议。

    2014年06期 v.28;No.115 54-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良地质条件下CFG桩充盈系数超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孙晓义;孙建胜;

    长螺旋钻机钻孔、管内泵压CFG混合料成桩的施工工艺,具有施工噪音低,成桩速度快、工程造价低等特点,特别在一些复杂地层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施工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西成铁路客运专线户县东站路基地基处理CFG桩施工,对液化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CFG桩充盈系数超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制定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将充盈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保证了成桩质量,又起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以后类似液化不良地质地基CFG桩的施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4年06期 v.28;No.11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深厚块石堆填层覆盖的岩溶地区冲孔桩施工

    肖玉成;谷丙申;

    块石堆填地层由漂石、碎块石混少许粘性土组成,粒径大小不一,结构松散,孔隙大;岩溶地区基岩多发育溶洞、溶沟、溶槽、裂隙等形态,岩面坡度大。在厚层块石堆填物覆盖的岩溶地区,桩基选型相对容易,但桩基成孔施工往往成为制约工程工期的关键因素及工程的难点。应用泥浆护壁冲击成孔工艺配合合适的工艺控制手段,可以很好解决类似地层的桩基施工难点问题。实践证明,手动冲击钻机对类似地层更为高效。

    2014年06期 v.28;No.115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之井筒结构优化研究

    雷刚;

    在立井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井筒断面及尺寸对立井快速高质量的施工有重要影响。现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计算出井筒不同断面及尺寸的塑性区总体积、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值三个力学参数,运用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起井筒断面及尺寸与FLAC3D计算出的力学参数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后将实际施工中能满足设计需要的力学参数输入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即可得到反演出的井筒断面及尺寸,为井筒结构设计作参考。

    2014年06期 v.28;No.115 64-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坑开挖过程中多撑式支护结构变形研究

    谯勇军;柯结伟;庞有师;闫春雷;

    为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力与位移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在弹性地基梁计算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桩-土相对位移影响,根据支护桩水平支撑的设置情况将基坑的开挖分解为不同阶段,结合初参数法推导得出了开挖过程中支护桩水平位移、转角位移、弯矩和剪力沿桩身分布的计算公式。工程实例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该方法能很好的计算出支护桩在开挖过程中力与位移的变化规律,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2014年06期 v.28;No.115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地质结构面计算分析软件研发

    刘灏;何刘鹏;裴丽娜;朱伟;

    为改进地质结构面统计分析手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完成的地质结构面统计分析软件,解决了工程中结构面信息自动统计、批量自动成图、稳定分析等关键问题,实现了结构面计算分析的参数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工程应用表明:采用地质结构面计算分析软件,可显著提高勘察水平、效率和成果质量。

    2014年06期 v.28;No.115 73-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体的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探讨分析

    肖祥菊;梁方栋;

    结合某尾矿坝三轴CD的试验数据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别土的E-μ模型和E-B模型两种模型参数的特性,提出了试验的注意事项与参数的合理运用,为类似尾矿坝三轴CD试验提供了参考。

    2014年06期 v.28;No.11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合土钉墙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张树龙;董希祥;李连祥;

    整理分析了济南西部新城某地下车库基坑的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现场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基坑支护结构单元三维模型,模拟了其开挖支护施工过程,动态分析基坑边坡坡顶地表水平位移、沉降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了微型桩与止水帷幕对复合土钉墙的影响。表明由土钉、止水帷幕、微型桩、预应力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力学模型能较好模拟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过程,结果可供同类复合土钉墙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2014年06期 v.28;No.115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的改进灰色模型

    李洋;

    高速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预测不仅可以反映路基的沉降发展趋势,而且可以通过预测的沉降量来反映出路基的加固效果及稳定性,为后续工序的开展提供指导。以某高速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预压期的监测结果为例,运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建立非等时距的GM(1,1)预测模型,并用后验差法对其预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作为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的一种方法。

    2014年06期 v.28;No.11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某库区潜在滑坡涌浪计算与分析

    邓晖;李国平;

    针对失稳滑坡高速入水激起涌浪造成的地质危害,采用水科院经验公式法以及潘家铮法,讨论了某库区潜在滑坡不同水位时失稳产生的初始浪高、对岸浪高及不同距离处的最大浪高。通过对影响涌浪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论如下:库水位的变化对入水速度、初始浪高、对岸浪高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入水速度的变化对滑坡涌浪高度的影响较显著;不同水位下,距离的变化对涌浪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滑坡倾角的变化和内摩擦角的变化对涌浪高度的影响显著。

    2014年06期 v.28;No.11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坛盐矿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黄孟云;刘伟;施锡林;

    在盐矿地层中建造地下油气储库群,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能源储备方式。为了论证在金坛深部盐岩地层中建造大型储气库的可行性,针对金坛盐岩的区域地质构造特性和层状盐岩赋存特性,开展了相关物探和地质特性研究工作。研究结论如下:(1)金坛盐盆的沉积构造边界受周围几条断层控制,但这些断层如今已不活动,属于压性断层,密闭性较好;(2)区域内盐岩层主要分布于始新统阜宁组四段,呈盐岩与非盐夹层韵律分布,水平构造、向四周渐趋尖灭,厚度达68~231m,盐质较佳,储库潜力十分巨大;(3)盐层上覆盖层和下伏底板均为封闭性能较好的泥岩、石膏岩等致密岩层构成,有利于拟建储气库的密封性。综上可知:金坛盐盆的区域封闭性和稳定性极为良好,可作为储气库建造的较好备选场址。

    2014年06期 v.28;No.11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路基土的力学性状试验研究与分析

    刘飞;姚燕雅;戴大方;胡媛媛;

    通过应力控制仪,对高含水率土进行路基填筑过程模拟试验,研究路基下土的力学性状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分析得出:路基填筑速度对第一填筑过程影响较小,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的路基填筑速度下,路基下土的变形、孔隙水压力增长以及应力路径的变化不明显;但由于在停载排水固结过程中,快速填筑造成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过慢,使得从第二阶段路基填筑开始,孔隙水压力较高并且消散过慢,使得路基下土的变形量过大,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较高的固结度。因此,对于含水率较高、渗透系数较大的软土路基填筑来说,需要合理选择路基填筑速度,从而缩短路基下土的排水固结时间,保证工程安全迅速的进行。

    2014年06期 v.28;No.115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路堑边坡施工过程中后缘变形演化分析

    林素明;李建福;

    在路堑边坡施工过程中,研究边坡后缘的变形趋势可以较早地提供整个边坡的变形的信息,对整个施工过程有实际的工程意义。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以漳州招银疏港高速公路A3标边坡(ZK14+165)为例来探索在施工过程中路堑边坡上缘的变形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除了新开挖平台由于卸荷引起的变形以外,边坡上缘是产生变形的主要区域;2)随着开挖施工的进行,上缘变形越来越大,靠近开挖面处最大;3)变形发生在坡顶以上10m左右的范围内(针对此开挖高度为38.8m的路堑边坡),变形区域由上缘坡面到开挖面近似螺旋曲线的形状。

    2014年06期 v.28;No.115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某金铜矿露天开采爆破震动对边坡影响之测试分析

    赖红源;

    为了解采场正常生产爆破产生的动力效应对边坡产生的影响,摸清边坡爆破开挖的动力响应规律,在紫金山金铜矿,采用施工现场爆破振动测试结果分析和数据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露采边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临近边坡控制爆破总药量并合理设计起爆顺序,在靠帮和并段爆破采用预裂爆破方法,将有利于形成完整台阶,减小爆破后冲对台阶的直接破坏,把正常的生产爆破对边坡稳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程度降到最小。

    2014年06期 v.28;No.115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南山区某高陡斜坡输电线路塔基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赵有余;王永忠;聂文波;

    2012年6月份开始,西昌地区遭遇连续的高强度降雨,8月底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换流站500kV送电线路沿线多处塔位发生泥石流、崩塌和滑坡,危及塔位安全。分析表明地质灾害的发生固然与西南山区地质环境复杂脆弱、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有关、但也受塔基周边植被破坏和弃土堆放不当的间接影响。当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位于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体上或者受到不稳定地质灾害体的直接威胁,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工程治理难度很大或治理费用很高时,应优先采取移位、改线、跨越等措施进行避让。当线路路径唯一,无法避免地质灾害体时,需采取治理措施。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因其产生机制不同而需区别对待。总结了针对西南山区线路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在线路全过程勘测设计时需吸取的经验教训。

    2014年06期 v.28;No.115 108-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我国沿海地区地面沉降

    单子宁;汤斌;

    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阐述了长期过量不合理开采地下流体是城市密集化高层建筑等地面沉降形成的原因,详细分析和简述了地面沉降给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以及地面沉降的概况、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治策略,如加强宣传、建立地面沉降观测网、地下水回灌、调整采水层等防治措施。

    2014年06期 v.28;No.115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官田隧道岩爆特征与防治措施

    陆泽标;

    岩爆是一种世界性的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在岩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地应力测试则是进行隧道岩爆及其他灾害预测预报的重要内容。结合官田隧道的施工情况,介绍了该隧道岩爆的产生及其发展特征,并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应力测试两方面因素探讨了官田隧道岩爆发生的原因,并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官田隧道在后续施工中防治岩爆发生的相关措施。

    2014年06期 v.28;No.115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测试技术

  • 粉煤灰掺量对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罗勇;陈敦法;路为;左小明;

    喷射混凝土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喷射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不仅可以起到减少裂缝、补偿收缩等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工程施工造价。通过一定数量的试验研究了喷射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包括抗拉、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喷射混凝土的各项强度指标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粉煤灰掺量超过28%时,喷射混凝土强度损失较为严重;对于普通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建议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佳掺量应该在9%左右。

    2014年06期 v.28;No.115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滨海土体与钢材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

    殷勇;李富荣;

    以某滨海地区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直剪仪研究土与钢材料接触面的摩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法向应力越大剪应力越大,剪应力最大时纯土的剪切位移大于土体-钢材料复合体的剪切位移,剪应力与法向应力近似呈线性关系;一般情况下,土体-钢材料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低于纯土的抗剪强度;随着法向应力的增长,沥青涂层使得剪应力先降低后增加。

    2014年06期 v.28;No.115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粉细砂层标准贯入与重型动力触探指标换算的探讨

    刘旭;张海东;葛宝玉;李洪鹏;迟嘉元;

    在勘察生产实践中,当遇到粉细砂层时,勘察单位常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做的较少;也常遇到测试指标受到操作方法或外界因素等干扰,导致数据误差较大,需要对测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为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修订进行的一些试验资料以及搜集以往辽宁省粉细砂地层的工程勘察资料,对同一粉细砂层中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测试结果以及通过这两种测试指标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粉细砂层中两种测试指标的换算关系,以方便生产实践,并提供一个可供两种测试指标对比分析的公式作参考之用。

    2014年06期 v.28;No.115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