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基础

工程实录

  • 某高填方工程地基沉降分析

    吴锐;

    以山西煤层气中央处理中心地基处理工程案例为背景,通过现场地形测绘、地质测绘、钻探、井探、现场试验及岩土取样试验等工程地质勘察手段,查明处理中心工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基变形地质模型及其变形特征,最后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对工区沉降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表明:上覆填土层分布不均、碾压密实度不够、孔隙比较大,加上外部排水系统不完善,地表水下渗的软化作用是造成地基沉降变形的主导因素,下覆午城黄土层贡献不大;通过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静力学分析得出,目前工区沉降量距最终沉降值有一定距离,沉降尚未趋于稳定,亟待综合工程处理。

    2021年06期 v.35;No.157 649-653+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长DX桩数值模拟研究

    田龙龙;熊玉成;

    以广东沿海某钻孔灌注桩试桩工程为背景,根据沿海区域大厚度粉细砂层夹杂碎石、淤泥层的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的超长DX试验桩施工及检测结果,采用FLAC~(3D)差分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DX桩受力破坏情况下的桩土共同作用应力场分布、沉降变形规律、地基土塑性区分布、桩身轴力及支盘体截面应力变化等,分析探讨了DX桩荷载传递机理、承载特性和破坏形式,并与试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021年06期 v.35;No.157 65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安危岩体落石运动轨迹分析及防治建议

    王雪晴;龙盛军;霍玉龙;王毅锟;

    危岩体落石一直是影响周围居民安全的重要问题,目前对于落石的轨迹分析主要是经验公式与运动学分析法相结合。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对万安危岩体的分析中,运用反演法对坡面的摩擦系数进行计算,同时归纳了落石在反弹斜抛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公式。通过运动学公式和归纳公式,结合万安街道地区危岩体边坡的地形特点,对落石的轨迹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落石的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的建议。

    2021年06期 v.35;No.157 659-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可行性研究

    周建勇;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盾构隧道下穿公路、医院、学校等市政工程的情况越来越多。以华东地区某盾构隧道穿越高速公路为实例,分析了隧道与高速公路的相关位置关系,对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了地层岩性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分布情况以及地质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Peck公式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基础,随后使用MIDAS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揭示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挡墙的变形规律,并结合前文分析成果,认为盾构隧道的施工对已有高速公路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1年06期 v.35;No.157 663-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工程上部软弱土层、下部液化土层地基处理方法

    汤伟;郭胜娟;李照德;

    工程中常常遇到软弱土层和液化土层地基,但上部软弱土层、下部液化土层地基比较少见。传统单独处理软弱土层或液化土层地基的方法比较多,但能同时适用于两种土层的方法较少,通常遇到这种地基的处理方式就是采用桩基穿越处理。现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一种能处理上部软弱土层、下部液化土层地基的方法。此方法施工工艺成熟,经济造价较低,施工速度较快,值得推广。

    2021年06期 v.35;No.157 667-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花岗岩山岭隧道洞口浅埋段超前支护形式研究

    黄聪聪;刘振平;

    山岭隧道洞口浅埋段超前支护形式的合理选取既要兼顾经济性,更要考虑施工的安全风险。现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寨子包隧道为背景,针对出口左幅洞口全~强风化花岗岩浅埋段,采用ABAQUS软件对无超前支护、双层小导管以及大管棚三种超前支护方案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台阶开挖过程中,大管棚对沉降变形与塑性区扩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沉降变形特征和累计值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而双层小导管在阻止变形与围岩整体破坏方面作用较小。因此,对寨子包隧道出口左幅洞口位置变更后,仍选择大管棚超前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为今后浅埋隧道超前支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35;No.157 670-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口径污水排海管顶管工作井施工力学效应分析

    赖银波;

    为研究邻近海域、高水位高渗透性砂层中顶管工作井深基坑开挖的力学效应,以厦门前埔污水处理厂排海管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基坑在开挖过程基坑的围护桩内力及变形、周边土体的应力及变形。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基坑长边外侧,累计极值不超过8.8 mm;咬合桩挡墙水平位移和弯矩极值分别为24.6 mm、852.0 kN·m,弯矩极值位置随着开挖底标高变动,斜撑的轴力较大,但均处于安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破除洞门前隔墙水平轴力最大值2 267 kN·m~(-1),破除洞门后洞顶和洞底局部形成应力集中,轴力达到4744 kN·m~(-1)。最后,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随着开挖挡墙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且极值位置向下移动,通过现场有效控制,极值可从24.6 mm降低至18.6 mm。

    2021年06期 v.35;No.157 674-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容量超高塔筒风机基础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吴孝清;吴芳和;

    依托泰国某风电项目,介绍了大容量超高塔筒陆上风电机组基础的设计,以及基础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表明,随着风机基础的尺寸的增加,基础结构表现出了区别于常规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对于类似的风机基础,采用传统理论方法进行设计时的条件假设及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需采用有限元计算对设计进行验证,并重点关注基础变形计算、结构应力和锚杆内力分析,相关结论对类似工程设计有借鉴意义。

    2021年06期 v.35;No.157 682-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厚砂层的深大基坑工程降隔水方案选型

    彭戡;

    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外环建筑群项目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北龙湖金融岛,共由24个地块组成,基坑总面积达28.52万m~2,挖深约12.5 m~20 m。基坑面积广阔,周边环境条件复杂,需针对超厚砂层潜水含水层采取安全经济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基坑实施前通过单井试验获得巨厚潜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确定了合理的帷幕设计深度。由于隔水帷幕需穿越超过20 m厚且标贯指标较高的细砂层,因此在环境保护要求高区域采用成墙质量优异、止水效果好的TRD等厚度水泥搅拌墙隔水帷幕施工工艺,其余侧采用常规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达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降隔水实施效果。

    2021年06期 v.35;No.157 686-68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初支下沉变形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

    黄银海;

    以某隧道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段初支下沉变形防治实践为例,研究揭示了隧道初支下沉变形机理,提出了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初支下沉变形总体防治原则,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以洞内外降排水、地表预注浆、初支支护强度加强及监控量测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同时在现场成功应用实施,成功解决了该隧道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段初支下沉变形防治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下隧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21年06期 v.35;No.157 69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砂袋围堰在水下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陈明;文建鹏;

    基于北京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结合建设单位对污水厂运营和建设的需求,阐述了采用砂袋围堰将现状水深10.5 m的污水处理厂一分为二,一侧维持污水厂正常运营,另一侧抽水后开挖基坑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施工工艺。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2D计算结果和现场反馈的监测数据,可知在深水中利用砂袋围堰作为挡水结构抽水后再开挖基坑工程是可行的,可为具有相似背景和条件的项目提供指导或参考。

    2021年06期 v.35;No.157 69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区输电线路掏挖-锚杆复合基础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张文翔;邱昊茨;李扬森;崔强;张振华;

    山区掏挖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的设计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设计方法,技术经济对比,标准化基础设计以及施工工序等方面。设计方法主要涉及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取值,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目前试验结果,提出k_1、k_2的取值建议;在拟定的地质条件、基础作用力以及设计构造要求等技术条件下,分析掏挖锚杆复合基础、锚杆基础和挖孔基础的经济性,结果表明掏挖锚杆基础经济效益高;通过对掏挖~锚杆复合基础设计原则的确定,提出不同主柱直径下锚筋布置方式的建议;结合掏挖基础和锚杆基础施工特点,梳理掏挖-锚杆复合基础的施工工序。通过罗源湾电厂~碧里220 kV线路工程中17%基础选用掏挖~锚杆复合基础的实践,表明该基础型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2021年06期 v.35;No.157 698-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龙南高速路基边坡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陈芳;林超;汤晓辉;陈扬政;

    为了研究路基边坡土壤的力学效应、检测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以及边坡的稳定状态,建立结构监测系统,开展边坡工程实时在线监测尤为必要。依托龙南高速路基边坡工程,建立一套边坡监测系统平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在挡墙顶部安装盒式测斜仪对边坡挡墙的位移实时监测,掌握边坡坡脚的的位移变化情况,选点安装导轮固定测斜仪对边坡土层不同深度的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边坡内部变形情况,安装孔隙水压计、雨量计等对边坡周围地下水位、降雨量进行在线监测,掌握地下水位对岩体抗滑力的影响,判别坡体的应力性能,该边坡运营期的表面水平位移实测值在-6~11 mm之间波动,竖直方向在-3~10 mm之间波动。数据并无明显趋势变化,边坡深基点在X、Y方向的倾斜位移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未出现明显趋势位移变化,降雨量范围为0~25 mm,地下水位未造成岩体抗滑力的下降,由此判定边坡运营阶段的工作状态安全可靠。

    2021年06期 v.35;No.157 704-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斜井纵横断面设计研究

    陈立保;李博;

    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黄岛端斜井为研究对象,在总结长大隧道斜井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要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该斜井辅助施工、防灾救援、运营服务的需要,提出满足要求的斜井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方案。斜井纵坡选用200 m长10%+60 m长3%组合坡度,施工期间限速5 km·h~(-1),运营期限速20 km·h~(-1);斜井横断面的设计需要同时满足施工期、应急救援、运营服务不同功能建筑限界的需求;斜井建成后作为服务和应急救援隧道保留,将极大提高突发情况发生时的应急救援能力,也为隧道后期运营养护提供便利。

    2021年06期 v.35;No.157 70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冲孔灌注桩施工对邻近铁路桥墩振动影响规律研究

    陈军州;

    依托某磁浮线下穿沪昆高铁桥梁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周围土体质点振动峰值速度为控制指标,设计了浅层冲孔施工、中层冲孔施工、深层冲孔施工这三种不同工况,采用FLAC~(3D)模拟冲孔灌注桩施工对既有桥梁墩台的振动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冲程、冲孔深度对周围土体质点振动速度的影响,得到了质点振动速度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冲程对土体质点振动速率的影响较大,随着冲程的增大,径向、切向和竖向的质点振动峰值速度均逐渐增大,在施工时可通过减小冲程的方法来降低施工振动对既有铁路桥梁的影响;上覆土体对振动的传播有削弱的作用,冲孔位置越深,引起的地表振动速度越小;随着冲击作用深度的增加,土体的水平振动强于竖向振动;研究成果为临近铁路线冲孔灌注桩施工振动安全影响评价及冲孔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6期 v.35;No.157 712-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强度折减法在软土深基坑抗隆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许建;崔孝凯;

    基于强度折减法,结合软土深基坑工程开挖实例,分析软土基坑的的开挖过程和支护体系的力学特征,研究基坑支护结构嵌固深度、抗剪强度变化对抗隆起失稳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Terzaghi地基承载力法与Prandtle地基承载力计算法相比较。研究成果表明:(1)随着支护结构插入比D/H的增加,基坑抗隆起失稳面也逐渐增加,但插入比对抗隆起稳定性系数的提高影响有限;(2)随着软土抗剪强度的降低,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系数呈非线性减小;(3)基于Terzaghi与Prandtle模式的计算结果大于强度折减法,高估了软土的抗隆起稳定性。

    2021年06期 v.35;No.157 718-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值模拟的顶部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陈春玲;许培;

    隐伏溶洞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重要影响,以某隧道为例,采用FLAC3D研究不同直径、距离下的顶部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发生突水、涌水的安全距离约为6 m,隧道周边变形主要是以竖向位移量为主。当溶洞与隧道的距离大于2~3倍溶洞半径范围时,对隧道的影响将会减弱。两者之间距离每增加2 m,其塑性区体积约减少15.3%~12.4%,而在分界以外塑性区体积约减少8.5%~6.7%。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拱顶沉降位移与溶洞大小分布之间的线性规律,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1年06期 v.35;No.157 723-727+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分析

    吕锦辉;

    由于甘肃天然河砂资源稀缺,有大量的灌注桩或各类基础工程中需要应用机制砂混凝土,但目前甘肃在灌注桩中应用机制砂混凝土的经验仍较为缺少。首先对灌注桩用混凝土采用了机制砂与天然河砂进行了对照设计与试配,随后对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注桩用的三个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28 d强度能达到相同条件下普通天然河砂混凝土相同的强度等级,且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大部分略高于普通天然河砂灌注桩混凝土;在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方面,C40~C60机制砂混凝土的干缩率均小于普通天然河砂混凝土,且在相同的抗冻性等级下,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均大于河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基本接近。表明在强度和耐久性方面,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能够达到规范和施工的要求。

    2021年06期 v.35;No.157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

    陈元勇;唐友山;张先;

    陕西金堆城采矿场南帮受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的影响,随着后期的不断开挖致使坡体上存在多处规模不等的单台阶、局部多台阶的滑塌、崩塌和掉块现象。南帮主要岩性为石英岩、板岩和安山玢岩,不同岩性边坡稳定性差异明显。根据现场边坡工程勘察的资料,结合赤平极射投影法对南帮边坡分岩质分段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预判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情况。西段为石英岩边坡,L1结构面引起边坡单台阶破坏,L1与L2两结构面形成不利组合,使边坡发生楔形体破坏。中段边坡为板岩,L1结构面与边坡坡面呈小角度相交,易引发边坡掉块或顺坡滑移现象。东段岩性为安山玢岩,L2结构面倾角小于单台阶坡角,表层较破碎的安山玢岩易沿着此组外倾结构面发生滑移。

    2021年06期 v.35;No.157 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盾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桥梁安全风险研究

    殷建;

    以下穿常台高速公路的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徐家浜站~中新大道西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盾构隧道与高速公路桥梁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轨道交通结构的特点,对盾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安全风险进行理论评估,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模拟分析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桥墩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盾构下穿施工期间,桥墩位移和变形以顺桥向为主,顺桥向最大水平位移为3.3 mm,最大差异沉降为0.39 mm;盾构隧道采用分区控制,控制同步注浆量的施工方式对高速公路桥墩的影响均在规范控制范围内,盾构穿越高速公路进行施工影响区划分,按照分区进行控制,可有效减少高架桥桩变形和位移,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

    2021年06期 v.35;No.157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深基坑开挖沉降变形研究

    甘彬霖;梁亚华;毕书琦;卞超;杨永华;李欢;

    结合南宁轨道交通那洪立交站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工程建设,基于简化的随机介质理论和沉降经验公式对地表变形进行预测,通过与监测值对比验证预测地表变形的可行性;通过对南城百货大楼的变形监测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导致紧邻建筑物沉降的规律及建筑物沉降变形与地表变形和基坑坑壁水平位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机介质理论的预测值与监测值变化特征相一致,但监测值小于预测值;建筑物沉降变形特征与周围土体变形相一致,但变形时效相对滞后;基坑开挖和内支撑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变形影响,导致周围地表和建筑物的累计沉降变形量出现波动。

    2021年06期 v.35;No.157 74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软基加筋路堤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

    黄文彬;刘动;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软基筑堤变形规律和机理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铺设加筋材料后路堤及其地基土水平位移得到有效控制,且土体固结时回笼收缩幅度明显增加。加筋能使路基沉降更加均匀,但对总沉降的影响较小。在路堤填筑阶段,加筋路堤较无筋路堤的地基超静孔压显著增加,后续随土体固结,孔压消散,两者趋于一致。加筋后,路堤整体稳定性有较大的提升,极限状态下加筋前后的滑弧有明显区别,这与筋材特性、筋土界面特性以及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条件相关。堆填速率对无筋路堤影响较大,而设置加筋材料后,在满足筋材强度和界面强度的前提下,路堤可快速填至设计高度。

    2021年06期 v.35;No.157 74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基础条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德规范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陈传涛;徐采薇;

    德国规范(DIN4017)和我国规范(GB 50007-2011)均采用Terzaghi叠加法作为基本公式对均质土上条形浅地基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德国规范中的承载力系数N_q、N_c是由Prandtl在经典破坏准则下,利用无重量土的假设推导得出,N_r(N_b)是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的经验值,通过引入安全系数,得到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我国规范在计算地基承载力考虑了对地基沉降的控制,在计算承载力特征值时使用半理论半经验确定的承载力系数;针对两国规范的不同,通过案例计算,使用两国规范分别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对比试验测定的承载力特征值表明两国规范都是偏保守的。

    2021年06期 v.35;No.157 751-753+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冲击荷载下珊瑚砂单颗粒动态破碎模拟研究

    罗尚奕;张浩天;高康华;侯蛤元;杨军;张欣;

    利用PFC2D(二维颗粒流程序)建立了考虑内孔隙随机分布的珊瑚砂动态冲击数值分析模型,结合力链分布、裂纹发展及破碎模式,从细观层面阐述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珊瑚砂单颗粒动态破碎强度符合Weibull分布。冲击荷载下,强力链首先出现在颗粒内孔隙端部和加载端附近,细观裂纹主要沿强力链生成,裂纹处力链发生弱化。裂纹多出现在拉应力集中区,主裂纹沿加载轴方向生长。朝内孔隙处偏转产生的次裂纹延伸到试样边缘,加之相邻裂纹间发生枝杈式贯通,使试样碎裂为多个部分。随着加载速率提高,裂纹更多源于内孔隙处且增速提高,裂纹贯通更加普遍。

    2021年06期 v.35;No.157 75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CuSO_4污染黏性土力学特性研究

    王小平;吴炎;谢丽文;索巧巧;高海飞;胡坤;

    为研究重金属离子的入侵对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选取江苏靖江市的典型黏性土层,通过配置0%、0.5%、1%、2%、3%这5种浓度的CuSO_4溶液,采用直剪试验、三轴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试验来探究CuSO_4污染土体前后力学性质的差异,并通过相应环境试验与XRD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中土体的最小剪应力出现在CuSO_4浓度为0.5%处,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最小值点出现在0.5%~1%CuSO_4浓度范围。两个试验得出的黏聚力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都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呈内"凹"型变化。黏聚力变化的极值点出现在0.5%处。三轴试验得出的内摩擦角呈下降变化规律,直剪试验值则振荡波动。呈酸性的CuSO_4溶液会溶解土中的胶结物质,Cu~(2+)会破坏原有的双电层结构,导致结合水膜变薄,强度降低。高浓度的CuSO_4溶液则是单电层结构,并且产生胶体物质。

    2021年06期 v.35;No.157 759-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测试技术

  • 瞬变电磁法在城市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张召彬;张朋;齐松松;张开伟;刘朋;牛禾;

    结合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分析了瞬变电磁的拟大地电磁解释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中可以正确的圈定异常。在岩溶调查中上部覆盖层多为低阻层电性结构,溶蚀带为电阻率梯度带,充填物质的溶穴表现为低阻体异常。垃圾填埋场的电性结构表现为垃圾场低阻区被周围高阻防渗区包围,无低阻梯度带通道,该垃圾填埋场防渗效果良好。

    2021年06期 v.35;No.157 764-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粉煤灰性能测试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朱泽威;陈忠清;吴早生;魏威;谢建祥;

    粉煤灰是煤粉燃烧后产生的飞灰,作为一种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其性能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通过XRF测试、活性检测、激光粒度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从硅铝氧化物含量、活性指数、粒径级配三个方面对比了绍兴二级、三级粉煤灰,并分析了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二级粉煤灰的硅铝氧化物含量、活性指数均较三级粉煤灰为高,且级配更优良,具有大量表面光滑的玻璃珠及不规则的熔融体;粉煤灰目前主要可用于土壤性能改良,地质聚合物制备及混凝土的掺合料,以及灰砖及陶粒制作。成果可为粉煤灰的绿色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35;No.157 768-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软土粘滞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羊;孙茜;王晓文;

    粘滞系数是软土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力学指标,准确确定软土粘滞系数对于描述软土的蠕变和流变特性以及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前人确定粘滞系数的方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或争议,根据粘滞系数的定义提出一种利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测量粘滞系数的新方法,并依据此法研究剪切位移、竖向应力、含水量及固结对于软土粘滞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土的粘滞系数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现对数相关关系;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呈现线性相关关系;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固结会使软土粘滞系数增大。

    2021年06期 v.35;No.157 77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边坡工程岩体与锚固体间粘结强度试验分析

    刘晖;王咸东;盛光祺;

    边坡工程常遇到各类岩石的风化产物,当采用锚杆结构治理边坡时,岩体与锚固体间粘结强度是一项重要设计参数。通过对云南某山地边坡支护工程四次锚杆基本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了志留系下统全风化、强风化板岩锚杆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_(rbk));分析锚固段长度对f_(rbk)值的影响,给出类似地质条件临界锚固长度建议值,并提出锚杆成孔、注浆等施工工艺技术对f_(rbk)取值的影响。

    2021年06期 v.35;No.157 777-780+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瞬变电磁法在浅埋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公路隧道中的超前探测

    梁艳峰;沈孟龙;宋罡;程谞;

    针对景海高速公路马备脚隧道具有浅埋、偏压、富水和极软岩等特点,施工揭露隧道围岩主要以粉质粘土和全风化花岗岩为主,夹球状风化孤石,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流塑性强,施工扰动作用下围岩液化现象明显。施工中工作面涌泥、涌水、拱脚冒泥冒水、拱顶和边墙围岩冒落、塌方等现象多发。结合新建的景海高速公路隧道马备脚隧道工程,运用瞬变电磁法的原理分别在掌子面和地表处进行地层含水探测,并通过探测结果及时反馈信息,对浅埋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不利因素对隧道施工的重大影响,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和安全。

    2021年06期 v.35;No.157 781-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庆阳非饱和原状黄土固结快剪强度研究

    杨雪强;高振宇;隋军;张弘;刘攀;林锦宏;

    对庆阳原状黄土,在不同的净竖向压力及基质吸力组合下进行了固结快剪直剪试验。通过对这些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1)基质吸力s与净竖向压力p的增大均提高了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和初始剪切模量。(2)吸力的增加主要引起了表观黏聚力c″=c′+(u_a-u_w)tanφ″的增加,吸力在s=0~100 kPa范围内对原状黄土的表观黏聚力c″影响显著,吸力s>100 kPa对原状黄土表观黏聚力c″的影响显著性逐步降低。这说明与基质吸力对应的摩擦角φ″不是常数,φ″随基质吸力的增大非线性减少。(3)有效内摩擦角φ′随吸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吸力使黄土的粒团变大,导致粒团间的剪切互锁效应增强的结果。(4)在吸力s=0的饱和状态下庆阳原状黄土的表观黏聚力c″=2 kPa、趋近于零,说明在连续降雨条件下庆阳表层黄土饱和吸力接近丧失,极易诱发水土流失现象。

    2021年06期 v.35;No.157 787-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由膨胀率试验结果影响分析及胀缩机理探讨

    向天兵;程芸;杨纬卿;高昆丽;

    选取云南蒙自典型膨胀土进行自由膨胀率试验,分析试验搅拌遍数和备样粒径<0.5 mm、0.5~0.25 mm、0.25~0.075 mm、<0.075 mm对试验结果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搅拌遍数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粒径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建议试验搅拌遍数采取两次为宜,样品粒径控制在0.5~0.25 mm粒组范围内,以保证自由膨胀率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增强可比性,以供工程试验人员参考。最后从微观和细观上分析了膨胀土胀缩变形机理,认为水分子侵入土体,引起的晶格扩张和表面结合水膜的增厚是膨胀土吸水膨胀的内在原因。

    2021年06期 v.35;No.157 792-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潮间带爆破挤淤加固地基沉降现场监测分析

    夏俊吾;张金荣;王军;张留俊;秦伟;胡永刚;张志宙;项爱华;傅培其;潘朝昊;

    爆破挤淤法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具有施工工序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该方法处理的地基竖向沉降是直接判定处理效果的指标之一。对于加固滨海潮间带软土,这种方法适用性高,但是竖向沉降变形规律相关报道较少,为了探明竖向沉降的演化规律,依托我国东南滨海某潮间带公路建设项目,采用沉降板开展长期观测并分析。研究发现爆破挤淤施工50 d以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172 d内最大沉降实测值0.307 m, 1号沉降板观测期内竖向沉降已趋于收敛。

    2021年06期 v.35;No.157 798-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埋矩形顶管施工地表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李启旭;龚建伍;霍震;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浅埋矩形顶管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对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产生影响。基于模型试验方法,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矩形顶管顶进过程,分析了土体扰动变形规律。试验研究表明,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主要发生在距顶管中线2倍顶管宽度,地表隆起则主要发生在顶管管节正上方;后续顶管施工会对已顶进区域土层持续产生扰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表变形监测,在防止地表过量沉降的同时,应防范浅埋矩形顶管产生背土效应导致的地表隆起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矩形顶管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021年06期 v.35;No.157 80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